但凡阅读此书,必会有所收获

Oct 17, 2016 | 最新活动

img_9844

王赓武教授在杨荣文先生的言论集《榕树下的沉思》的序文中写道,“但凡阅读此书,必会有所收获。”这本厚达630多页的著作,汇集了杨荣文先生从政23年的重要言论,书中的精彩的确值得一读再读。

10月9日(星期日)午后,一场有关杨荣文著作的导读分享会在醉花林俱乐部的四楼礼堂拉开序幕。导读分享会的主办单位是醉花林俱乐部,协办单位包括新加坡三江会馆、随笔南洋网、茶渊读书会、新中友好协会以及华校校友会联合会等团体。

三江会馆理事,长期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市长班、中国干部和企业家培训班授课的杨建伟教授是主讲人之一,其他两位主讲人分别是时政观察评论作者蔡裕林先生,以及多年在报章发表文章,提出社会观察及观点的本地作者翁德生先生。担任本次导读分享会讲座主席的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原副总编辑严孟达先生。严先生现为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撰写时评专栏。

杨建伟教授作为第一位发言人,他首先全面而概括地向现场听众介绍了这本2015年出版的新书,他分别引述书中序文的重要观点和见解,方便读者对著作有概括性了解。如,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的评论:本书汇总了杨荣文评论政治走向与价值取向之最佳著述。但依我之见,它们尤其彰显了杨荣文为新加坡人民创造现代社会并孕育现代思想的突出贡献。

 伯格鲁恩研究院主席尼古拉斯.伯格鲁恩的评论:杨荣文不仅是新加坡的领袖,更是真正贯通东西的桥梁。而这桥梁作用不仅是传统外交意义上的国家关系。杨荣文还是传递文明的使者、解读文化的译者。

 杨建伟教授导读和分享的重要篇章是杨荣文于1994年6月在连卡佛开业庆典时的演讲,题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听众不无惊讶地发现,几乎是在20多年前,时任新闻及艺术部长的杨荣文先生已经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观点,杨荣文指出,香港延续了诸如广州、泉州等中国古代港口的位置,而新加坡则与巨港、马六甲等东南亚古代港口一脉相承。当年,是贸易、文化和血缘,连接了南中国的港口和东南亚的港口;而今,与之相似的纽带,连接了香港和新加坡。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经济腾飞之时,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卷土重来。”

杨建伟教授分享的第二篇文章是杨荣文先生于1994年6月在“工业化亚洲的崛起”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题目为《新加坡模式的意义》,书中指出,独立城市国家如新加坡,有着比其他民族国家城市区域更大的优势。过去,我们只看到劣势,即传统腹地的缺失、有限的国内销售市场,以及极度脆弱的国家安全。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有能力控制外来人口流入。杨荣文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思考能力,但他从不轻易妄下断言,而是谨慎提出:历史的钟摆是双向摆动的,所有的成功都转瞬即逝。因此,我强调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新加坡的经验。

杨建伟教授分享的第三篇文章是杨荣文于2010年担任外交部长期间,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的讲话《中国重登世界舞台》,杨荣文书中很多睿智的分析和阐述,令读者豁然开朗,如他在书中指出:我们越想加强跟中国的联系,当然也应当,越要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如果把中国视为有无数突触连接的大脑中的一个结点,我们与印度、东南亚、欧洲、日本、非洲的连接越多,这些联系,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价值就越大。

新加坡要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我们跟世界其他地方增加突触连接面的能力,尤其是那些在全球化早期造就新加坡的国家。

蔡裕林的演讲着重于“民主思想的体制繁衍和新加坡模式的国家治理”,他节选了书中的相关文章共八篇,包括:文章(发表年份)

1.《民主品质:新加坡价值体系之要素》(1989)

2.《未来25年》(1990)

3.《家国之间的公民组织》(1991)

4.《民主不是历史的终结》(1992)

5.《新加坡模式的意义》(1994)

6.《新加坡的民主制是在建工程》(2008)

7.《领导风格不能不改变》(2010)

8.《请给我们一个机会》(2011)

杨荣文在2008年12月10日于巴厘岛民主论坛发表演讲《新加坡的民主制是在建工程》中明确指出,“民主是人类历史的大势所趋。其形式多样,互争雄长。民主是改善管理的途径,但从来都不是终极目标。重点是:任何事务,都要以群体中的人为核心”,他也说,“民主体制之构建,应永远以促进而非妨碍良治为首。…我推崇的是实用主义民主观,而非意识形态的民主观。”

翁德生先生的演讲则延续了相关民主课题,并对比美国、中国、台湾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主现状,社会生态。杨荣文的书名中出现的“榕树”,在书中有相关表述,这是来自1991年他所发表的一篇演讲,讲到修剪新加坡榕树,把榕树比作在其之下寸草不生的政治天幕,昭示了公民社会运动时代的到来。也许,只有能够在榕树下做深入思考,方能对榕树有更适合的修剪。让榕树及其所生长的生态环境有更好的改善。

讲座主席严孟达先生显然也深入而全面地阅读了著作,他在主持讲座问答环节时也分享了他对于杨荣文著作的读后感,他指出,杨荣文有“一言一行”是非常难得,其他部长做不到的。所谓“一言”,杨荣文提出“新加坡是中国共和运动在东南亚的主要中心”,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是追溯历史,尊重历史,更有当代意义。所谓“一行”,严孟达指出,杨荣文是内阁中极少数多次以私人身份回返祖籍地,探亲祭祖的部长级人物,身为一位天主教徒,他却可以很自然地在祭祖仪式中身着传统长衫,行跪拜之礼,显示出他深刻的“饮水思源”的传统意识和人文情怀。

导读会持续了长达两个多小时,很多听众表示意犹未尽。事实上,杨荣文先生的这本言论集《榕树下的沉思》,自2015年5月出版,已经陆续有中文版、英文版、香港版,不久,将会有中国大陆版。这本书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印尼雅加达等地分别举办过新书发布会,但导读分享会,这是第一次。希望这是一个开始,希望有机会继续举办读书分享会,让书香和书中的智慧与我们始终相伴。

 

邹璐/供稿

2016.10.16

img_9842 img_9843 img_9845 img_9841 img_9840 img_9772 img_9764 img_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