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无情的世界里用心的生活

Aug 15, 2015 | 新移民天地

作者:李国生

很多人把张爱玲的小说当情爱小说,我更愿意把这些小说看作是对人性的揭示。文学是人学,写的是人物,说的是哲理。

《易经》里的沈琵琶作为整个家族的整个社会的观察者,真实地记录了她的母亲杨露的为人。早年的留洋生活,她接受了西方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但是传统的势力又不容许。母亲的逼婚,对期待美好爱情的女性来说,婚礼就是如“葬礼”一样恐怖了。生下一双儿女,丈夫却养了姨太太,而她和洋人生下私生子,离婚是免不了的。于是不断寻找蜻蜓点水式的“爱情”便成了杨露的生活方式,连女儿都是累赘。“公寓顶楼是共享的阳台…露有客人来喝茶,琵琶总带本书上来”。错过了花季的女性,爱情不是不可能,只是已经没有了那份宗教一样的虔诚。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爱情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成熟了才知道爱情应该是宗教信仰,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

 

年华易逝,岁月催人老,唯有女儿或者可以依靠。大多数人会用感情去投资,在杨露则是赤裸裸的利益要求:“比如有人对你好,你心里总要有些感觉,哪怕是陌生人”。琵琶只有一再承诺,“妈,我会还你的,归还你在我身上花的所有的钱”。这简直是要写下欠条,母女感情荡然无存了。在张爱玲,这世界是够无情的。

理论上,这大千世界本来就应该是无情的。男人女人,只是相互取暖,只是同类;就算是父母,凭什么一定要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所以我们要经常归零。无论什么场合,先把自己归零。没有人应该对你好,包括所有的人,除非你值得被尊重。咖啡店里,我尽量堆一脸笑,至少我的情绪不会污染环境。父母和家人,没有对没有错,只有去理解和给予,给予爱给予关心给予问候,没有理由索求什么。

但是就算这个世界最无情,我们还是要用心的活着。《易经》还是温情的,就算所有的亲人都离开了沈琵琶,她还是在战乱中努力的生活着,虽然经常忍饥挨饿,还是积极地去做事,而没有陷入个人的悲伤和绝望,从不抱怨!

自我的认知,良知的回归和发现,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是毛主席说得好,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新世界。这新世界,就是你内心里宇宙的秩序。这或许就是《金刚经》的精髓。怀疑一切,放下所有的借口,才可以发现自己,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强者,敢敢撕掉自己的伪装,可以走出自我,看清世界,用良知编辑自己的人生剧本来生活,不是在别人的剧本里找一个容易演的角色。

于张爱玲,在我的理解里,在无情的世界里选择用心生活,用生命的温热装点一个热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