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致辞

Jul 25, 2011 | 首页

一百多年前,顺应时代的需求,三江会馆诞生了,从 此三江会馆成为三江族群团结的象征。祖辈、父辈们的心血就浇注在这一条长长的路上。三江会馆在文化、教育、慈善医疗、商业方面都为乡亲与社会献出一份力 量。为了供奉先辈,会馆先有三江墓地,后有三江公祠。我们这一辈的乡亲们会自豪的说:“三江,是我们地缘的根。”可是我们下一代的人,他们会怎么说?

年轻一代对地缘与籍贯概念的淡化已成事实。在外国,年轻的留学生都以各个不同国籍的华人为区别,新加坡年轻人也不例外,他们也骄傲地以新加坡华人自居。在这种趋势下,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三江会馆何去何从?

“生存,继续往前走。”我们坚定地说。新加坡的社会已步向国际化、多元化,甚至复杂化,国民的思想也随着经济活动、科技发展,世界格局的剧变而改变。当然,会馆不能固步自封,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是会馆生存的先决条件。走下去的是一条灵活多变的路。

现在的世界是“大风吹”,有移民被风吹进来,也有移民被风吹出去。三江会馆为了吸纳更多人参与,早已开放门户,欢迎新移民,欢迎非三江籍人士加入会馆,参与活动,建立起新的群体关系。在1945年的会馆章程中,三江是包括长江、黄河、黑龙江。

会馆最大的功效在于发挥群体的认同,尽管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及社会秩序,新加坡也在改变中,但人仍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仍然是群居的动物,会馆所提供的就是一个群体活动的环境。

中华文化传统,一提就是数千年之远,它是华人精神上的宝库。然而,现在年轻人受现代科技的影响,已对中华文化越来越漠视了。会馆的责任之一就是不能让这宝库日久湮没,而应让我们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继续滋养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

形势比人强,适者生存。我们离不开经济生活,也离不开经济生活中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社会接触面,及无形的社会资本等。这种人类生活的社会性,正是我会的发展 方向及生存条件。我们将前瞻性地探讨这种社会性存在的形式,把这种人类特有的群居本质带到会务中来。我们必须高瞻远瞩,制变为先,化变为活,化逆势为顺 势,这样三江人就能在变化中求生存,发展中求突破,与时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