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底线”的新加坡德育 (石清桐女士专访)

Mar 30, 2012 | 新移民天地

“从2003年初去新加坡留下陪读,到现在已经八年过去了,儿子从贪玩好动的10岁小男孩变成了19岁的少年,;从一个只知道学习与玩耍的小男孩变成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小青年;从一个想要妈妈给自己买好吃的小贪吃鬼,变成了一个可以坐下来,跟我探讨心路历程的成熟少年……”

2012年3月17日下午2点,在新加坡陪读了8年的“陪读妈妈”石清桐女士,带着她2011年9月出版的新书《陪读新加坡》,在西南交大与几十位家长分享了陪读的心路历程。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大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儒家伦理编成德育教材的国家,它的德育教育有何独特之处?石清桐向记者介绍了她眼中的新加坡的德育教育,分享了她的孩子从中获得的益处。

严格的校规“保证底线”

   “儿子常常催促我带他去剪头发,因为再长一点就要被学校惩罚,在公共场合,我看见学生们几乎没有人大声喧哗,他们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想影响到他人,无论在街上或是在商场,我看到学生们总是穿着整齐干净的校服,和中国学生完全不同。在成都我也看到一些学校的学生穿校服,但总感觉穿在身上的服装既不怎么合身也不是很整洁,很多人的校服都好像比自己大一个号码,人就尚欠精气神了” 对孩子的仪表,石清桐感触很深。

  石女士认为这一切都与新加坡学校严格的校规紧密相关。据她介绍,学校在校内或校外严厉禁止:抽烟;随地吐痰;赌博;乱扔垃圾;涂写墙壁;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在走廊或阶梯上乱跑;浪费水电;在上课时间内,不得到校长、副校长或高级主任允许,不准离开学校。

校规对学生仪表也有明确要求:穿佩有校徽的校服到校;穿白色胶布鞋和袜子;运动时必须穿适当的服装;男生头发剪短,梳饰整齐;女生头发不可及領;女生不准佩戴首饰。

学生在学校用餐也有明确规定:下课后,只有轮值的学生准予留在教室里;食物和饮料必须在餐厅内用完;用完食物,应把杯盆或碗筷放进指定的桶里;购买食物和文具,都要排队……

石女士认为,新加坡学校的校规从细节上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得十分具体明确,没有一点含糊的地方,各项要求没一项算得上“神圣”与“崇高。因为他们把主要的力量集中在“保证底线”的基本规则上,而不是唱高调,提一些浮夸的‘圣人道德’目标,所以执行起来容易,德育教育的效果显著。

学生每天参加升旗仪式 国旗下庄严朗诵信约

让石清桐印象深刻的,还有每天的升旗仪式。在学校,学生每天必须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一起在国旗下庄严朗诵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仪式的庄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升旗时的信约内容从新加坡独立起就不曾改变,几十年来,新加坡公民念着他长大,信约已经深入人心,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上。这让我了解到新加坡政府和教育界对这一仪式所赋予的教育意义及内涵,我不知不觉对新加坡教育制度设计,油然升起敬佩之情。”石清桐说。

公民教育课是必修课

新加坡政府对学生的公民教育课也让石女士印象深刻,“公民课是小学生必修课,课程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教育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公民意识教育。教材内容取材于国内外的古今经典故事,其中有将相和、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和岳飞金钟报国等。每所小学都有由校长兼任主任的道德教育教研室,挑选好教师任课,教育其他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把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

新加坡学校还设立了社会教育课,石清桐介绍,新加坡的社会教育课,把公民课和历史、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既进行道德教育,又进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建设国家的目的和意义,认识自己作为忠实的、爱国的、认真负责的和守法公民的义务,让学生了解祖国是怎样发展的,了解祖国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这些东西方传统中的合理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认识社会和世界的关系,使他们将来能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和睦、融洽生活。“课本都是从最浅显的入手,虽然有深刻的内涵但道理简单明白,让孩子很容易懂,也很容易明白。”石女士评价到。

课外教育活动分数计入成绩册

“我儿子最喜欢体育类的活动,参与了上街筹款的活动,他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得到不断提高,也懂得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还成了学校学生团队的领袖之一。”石女士提到儿子很是骄傲。

“刚刚去新加坡的时候由于英语不好,同学就第一时间帮助了我儿子,也让他很感动。后来他常常告诉我,哪些同学学习有困难,或者家庭条件差有难处,就想帮助他们,不想让班上有跟不上的同学;同学学习上不懂的地方,特别是华文,他会不遗余力地帮他们。这些都是课外活动对儿子成长的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石女士向记者介绍,在学校设立的所有有关道德教育的课程里,课外教育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了,几乎每天学校都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音乐、戏剧等文艺活动、童子军活动,还经常组织书画、棋类、相声比赛,规定学生必须有选择地参加校内外活动,活动中的分数要计入成绩册。

全社会都关心教育

采访最后,石女士总结了她对新加坡教育的感受,“其实我在新加坡关于教育,最深的感受是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全社会都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而所有的成年人都对孩子教育有责任,当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时候,教育也一定会更好!”

《精神文明报–品格教育周刊》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