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惠兴(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3/3/07周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这是西晋文学家张翰传诵千秋的名诗《秋风歌》,流露出对故乡美食鲈鱼的思念。据《晋书.张翰》记载,当时在洛阳做官的张翰,见到秋风起,想到老家吴中的苑菜莼羹和鲈鱼脍,于是辞官归乡去了。
张翰所揭示的意义在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乡愁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很具体的事物,如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老房子,尤其是故乡的美食。
来到新加坡已有6年的杭州姑娘张怡,去年底毅然辞去待遇不错、甚有发展前景的投资助理工作,投入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专卖杭州菜的餐馆-鸳鸯楼,就是为了一解口腹之欲的乡愁。
“在新加坡生活了几年,寻遍东西南北,都找不到一家卖杭州菜的餐馆。杭州人吃不到杭州菜,就算没馋死,也要憋死。既然没人卖,干脆由我来卖,辞掉工作,找来几个合伙人,大家出资开了鸳鸯楼。”小巧玲珑的江南女子张怡却有着北方人的豪迈。
鸳鸯楼开张不到两个月,就成了一些旅居狮城的杭州儿女一乡音互诉乡愁之地。已经成为新加坡公民的吴成说:“贺知章是‘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却是‘鬓毛未衰乡音改’。在新加坡生活快8年了。日常生活中,工作语言是英语,跟新加坡华人打交道的生活语言是华语,除了给国内的父母打电话,基本不说杭州话。去年春节,回杭州给爷爷奶奶拜年,杭州话说得结结巴巴的,还掺杂了新加坡华语里才有的词汇,家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好不尴尬。”
“我来鸳鸯楼主要是这里有杭州日可以和我说杭州话。”对吴成来说,这里能让他有机会听乡音说乡音,才是最重要的。
在新加坡的私立学校修读会计专业的留学生姚小英,来自辽宁大连,也有类似的遭遇。姚小英来到新加坡3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想融入新加坡社会却不为新加坡人所接受,而且自己的中文能力还下降了。
新加坡虽然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却是个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社会,即使是说华语的新加坡华人,思维方式也深受西方的影响,经常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想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姚小英对此深有感触:“我的适应能力很强,愿意也尝试过要融入新加坡社会,却很难得到新加坡人的理解和尊重。我有些朋友,为了争取新加坡人的认同,讲话时尽可能模仿新加坡华人的口音和语气,深怕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可不愿意这么做。”3年前初来乍到时,姚小英曾经被新加坡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吸引,一度产生过在此长期定居的念头,现在却只想尽早学成回国。
与欧美等带有明显异质文明色彩的西方社会不同,新加坡基本是是个以闽、粤、琼等中国南方移民后裔为主的华人社会。也许是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较长,也许是因为来自比大连更靠近南方的江南,张怡比姚小英更能适应新加坡社会。
但适应了也有适应的烦恼。对张怡而言,乡愁不仅仅是对家乡的单向乡愁,而是对家乡和所居地的双向乡愁。
“就拿龙井茶来说,我因为怀念西湖龙井,专门托人捎过来,泡了之后,总觉得没那么地道,后来发现问题在于泡茶的水不是杭州水,而是新加坡水。可是,等到回到杭州之后,又觉得杭州水没新加坡水那么干净,反而思念起用新加坡水泡的茶。”张怡一边喝着桌上的龙井,一边幽幽说道。
(编者记:看了此文,不禁想帮想吃杭州菜的朋友打听鸳鸯楼在哪里,上网一查,抄到地址:
鸳鸯楼:geylang rd 513,靠近lor 27A,电话91161316
“价格都是在10几块左右,有东坡肉、香辣蟹,蟹炒年糕,干炸响铃,西湖醋鱼、酸菜鱼,龙井虾仁、沙锅鱼头豆腐、生爆鳝片,片儿川面、小笼包子等。原料都是从杭州运过来的,所以很正。笋干雪菜都有的。鱼做的很好吃。”
摘从狮城华人网bbs)